中国上杭党校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工作 > 科研信息
大力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
发表日期:2010-07-08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扩大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使全体人民 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

  什么是民生?从十七大报告中,我们看到了民生的具体指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供,民有所期我有所干,正成为党和政府施政的一个重要原则。

  一. 充分认识大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意义。

  1. 大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

  大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从根本上讲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 ,就是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就是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体现出我们党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2.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前提。

  3.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保证。

  4.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二.大力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发展进程。

  1. 夯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基石-----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县。

  求学是民生之基。在社会建设中,民生为重点,而教育是民生的重中之重,教育也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优先发展教育,是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挥教育在民族振兴中基石的作用。

  2.紧抓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根本-------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多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扩大就业的同时,国家还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失业调控,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3.开辟源头活水与重要途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收入是民生之源。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保障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不断提升收入水平是使公众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根本所在。为了使人民群众真正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确保大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底线------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社保是民生之盾。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历来被称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的由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等带来的实惠。在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而且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在积极探索实施,新型农村医疗改革也在加快推进。

  5.抓好大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任务-------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就医是民生之急。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安康。多年来,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努力在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真正降低医疗费用,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着力下功夫,从而使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民生既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检验治国理政成效的重要标准。民生保障和改善的程度怎么样,人民生活是否快乐和幸福,直接关系着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衡量着事业的兴衰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说,民生是大账,民心则是总账。必须着力把民生问题解决好。我们也相信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一定会很快到来!

  
收藏】 【打印】 【关闭

主办:中共上杭县委 党校 承办:福建省上杭县数字上杭建设办公室
闽ICP备09032653号 E-Mail:dx@shanghang.gov.cn 联系电话:0597-3842313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Netscape6.0、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