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杭党校
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教育 > 推荐文章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表日期:2010-07-08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各位一起学习和探讨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就提出了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去年(08年)九月五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分三批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党员干部,贯彻和落实党中央的部署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今天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专题,从三个方面进行学习探讨。首先了解一下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及其重大意义,即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其次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不要学了半天什么是科学发展观都没弄清;最后谈谈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重大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早在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

  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就提出要研究和抓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2003年10月份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里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004年2月16日,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结业式上作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是中央为推动全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此后2004年3月22、25、26、28日,《人民日报》连续四次发表社论。这四篇社论分别是:《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一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二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三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领导水平——四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向全社会宣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都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更为全面和详尽的阐述。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地位进一步确立。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将其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进了党章,要求全党学习贯彻落实。那么我们党究竟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呢?有什么深刻的背景和重大的意义呢?

  (二) 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

  1、总结和借鉴世界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自从18世纪工业革命在西方发生以来,人类便以为自己寻到了自我发展的终极密码,随着滚滚的车轮与隆隆的机器轰鸣,一番无边无际、无限无量的乐观发展前景被反复展示。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热。但这种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最终被严酷的现实击碎,人口的膨胀、资源的骤减、环境的日益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由增长引发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严酷的事实教育了人们,引起了有识之士对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论述杀虫剂、特别是滴滴涕(DDT)对鸟类和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危害的著述《寂静的春天》登上美国畅销书的排行榜。书中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在身患重病、面对攻击甚至是人身攻击的巨大压力下,她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人类要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要对自己的智能活动负责,要具有理性思维能力并与自然和睦相处。1963年,她被邀请参加美国总统的听证会并作证。她的努力促使美国政府最终改变了对农药政策的取向,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 1968年,来自全球(主要是欧洲)100多位学者、名流聚会罗马,讨论当时人类的困境与出路。聚会中,基于共同的担忧,与会者以人口增长、工业发展、粮食生产、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等人类面临的五大严重问题为研究对象,成立了一个名为罗马俱乐部的组织。4年后,这个组织发表了震动世界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根据数学模型预言:在未来一个世纪中,人口和经济需求的增长,将导致地球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除非人类自觉限制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这一悲剧将无法避免。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提出建议将6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 

  198311月,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

  1987年,WECD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

  1992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由100多位国家政府首脑出席的“地球峰会”,通过《21世纪议程》。阐明了人类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之间应做出的选择和行动方案,提供了21世纪的行动蓝图。(我国1994325日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此同时,对于人的关注不断得以在新的发展理念中体现出来从世界发展的实践综合起来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发展观念,相对于传统的发展观主要实现了三个方面大的转变:一是从以工业化为目标的 “增长第一”的经济发展导向转到提倡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二是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转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三是从不惜以破坏资源、环境、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的一时繁荣,转到主张可持续发展。伴随着人们对发展问题在认识上的逐步深入,以人为中心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观念得以在实践中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所推崇。对此,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正是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强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2、 正视中国的国情,化解我们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1)中国的国情:一是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十三亿多的人口,还记得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3月18日,凤凰卫视吴小丽向总理提出总理最忧心、最牵挂、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总理回答说,是全国7.4亿劳动力啊!一句话倒出了中国最大的忧患。光大学毕业生一年就有六百多万人需要就业。要知道,欧美国家所有的劳动力才4.3亿!二是底子薄,资源相对短缺,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10个严重缺水。我国人均耕地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其中463个县人均耕地不足0.5亩。人均森林资源不足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9.7%。三是发展不平衡。

  (2)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第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折的关键时期。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到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根据他国经验,这时国家发展趋势会分化为两类:一类国家如新加坡、韩国等,人均1000美元后继续往上发展;另一类,如拉美等地的国家,人均达到1000美元后经济就停滞不前。原因在于人均1000美元后,这些国家原来的比较优势降低了。比如,原来的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都比较低,生产要素的低廉吸引外资流入,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而人均1000美元后,这种优势会逐渐消失。有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能不能有核心竞争力,成为发展的关键。人均年收入1000美元以后,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生活的要求出现多样化。1000美元以下是以温饱为主,到1000美元以后,对住宅、汽车、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健、环境保护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需求均有明显提高。而要满足这些需求,国家必须要有充足的财力,这也对财政税收等公共事业的制度安排和政府职能转变等提出新的课题。人均达到1000美元以后是一个关卡,因为这个时候,人的差别明显地表现出来,社会分化日益严重,出现了不同的利益集团由于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加剧,世界上许多国家因此出现社会动荡。人均达到1000美元时,人们对参政、议政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要求廉政建设,要求政策透明,要求政府的公务员能够受到社会监督。这一切都使我们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二,资源环境问题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平均增长一直保持在8%以上的高速度,但由于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我们付出了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高昂代价。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以上,我国创造每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2003年,我国消耗了2.6亿吨的钢铁,超过世界消耗量的四分之一,消耗了15亿吨的煤,占世界总消耗量的30%,8.2亿吨的水泥,超过世界消耗量的二分之一,消耗了2.5亿吨的原油,现在我们的石油的消耗量已超过了每年3亿吨,1993年以前我们的石油基本可以自给,现在一半以上要靠进口,给我们的经济安全留下了隐患。1952年我国人均耕地2.82亩,2003年人均耕地减少到1.43亩,在各地轰轰烈烈的“圈地”热潮中仅最近7年全国耕地就减少了1亿亩,被占耕地大量闲置。资源的短缺已日益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几十年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也在自毁家园:山在秃,水在臭,河流在干涸,草地在变荒漠。全球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了8个,城市河段70%受到污染,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超标的环境中,中国国土的荒漠化以每年2600公里的速度自西向东推进。

  第三,城乡差距扩大。据08年的统计,我国城乡收入比已扩大到1:3.3,绝对差距已达到9646元,如果加上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种福利,差距还要大。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农村家庭的收入不能尽快提高,今后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途径――扩大内需,就不能实现,将影响中国的发展。

  第四,地区发展的失衡。中国地域广阔,区域较多。据我国一权威部门研究,目前的中国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为什么这么讲?第一世界为北京、上海、深圳,占全国总人口的2.2%,相当于高收入世界国家;第二世界为天津、浙江、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占全国总人口21.8%,属中等收入世界国家档次;第三世界为山东等地,占全国总人口的22.3%,相当于中低收入世界国家;第四世界为东西部低收入地区,占全国总人口的53.7%,相当于低收入世界的国家。实际地区发展不平衡不是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我国有56个民族,地区之间宗教不同,发展长期的不平衡,势必影响到我国的稳定。 

    第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够协调。与经济增长的速度相比,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就业、就学、就医以及住房、社会公平公正等问题,都成为民众期盼的焦点问题。

  面对上述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意在破解发展进程中的重重难题。

  3、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的提出,对于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

  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集中概括。包括为什么要发展(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为谁发展(发展的宗旨和目的)和怎样发展(发展的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内容。

    1、第一要义是发展。从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到江泽民的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胡锦涛的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关于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我们党在通过对建国以来历史的反思,以及在改革发展实践过程中的探索,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已经很深刻了,但在科学发展观中仍然予以强调,它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前提,是这个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为此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三、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

  1、提高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记住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几句话不是难事,但要真正做到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要从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能否稳固,关系到包括我们每个人在内的百姓能否享受富足安康的生活,来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只有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重视起来,才能在具体的行动中得以落实。

  2、要改变与科学发展观相左的观念

  首先要改变的是增长即是发展的观念。

  其次要改变浪费资源忽视环境保护的观念

  (二)积极寻找各自存在的妨碍科学发展的因素,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要想实现科学的发展,既要看到本地区、本单位发展的有利因素(或者叫有利条件),更要找准各自存在的妨碍科学发展的因素(或者叫不利条件,人们也叫“瓶颈”。)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放矢,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不同地区,如海南和上海、广东所存在的妨碍科学发展的因素就可能有所不同。不同单位,如行政机关和学校所存在的妨碍科学发展的因素就可能有所不同。同一地区、同一单位中不同的人其看法也有不同。要通过这次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集思广益,集中民智,破解发展难题。

  1、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宗旨观。

  2、广大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勇于探索和创新,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做出表率。

  (三)深化改革,改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体制和机制

  
收藏】 【打印】 【关闭

主办:中共上杭县委 党校 承办:福建省上杭县数字上杭建设办公室
闽ICP备09032653号 E-Mail:dx@shanghang.gov.cn 联系电话:0597-3842313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Netscape6.0、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